top of page

林新春

 

林新春師承吳讓農教授,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在台北市任教兩年後,一九八八年來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陶藝研究所,一九九一年底碩士(Master of Fine Art)畢業後定居於加州灣區,除了在家裡的工作室專業陶藝創作外,也在南灣的Sunnyvale Community Center 及聖荷西 Higher Fire Clay Studio教授陶藝。林新春來美國留學之前曾於台灣榮獲多項陶藝比賽大獎,如三十八、 三十九屆台灣省展第一名,十、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五及第三名等等,其兩件陶藝作品亦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在美國國內也榮獲許多藝術比賽首獎,他的作品常被刊登於報章,美國陶藝專業雜誌及書籍內,並廣為愛陶人士喜愛及收藏。

 

林新春的陶藝作品,生活陶釉色典雅, 作工簡潔實用大方,創作陶造形雄渾多變,釉與形的材質感配合的恰到好處,中國古代器物的造形,如商周的青銅器和宋代陶瓷優雅的造形是他創作的取材,而來美國後接觸的現代陶藝概念更是他大膽創作的後盾。

 

近年來,林新春更是不藏私的把他40年陶藝技法及知識録製了超過550多個視頻,上傳到YouTube網站,提供給全世界陶藝愛好者觀模學習的平台,自從2010年4月起上傳第一個教學影片,目前已累計超過十萬訂閱他的視頻,觀賞超過1500萬次,獲得全世界各地眾多人的感謝及讚賞,真正対美無國界、文化無疆域作了最佳詮釋了。而面對這麼多的愛好和觀注,林新春說:「即便是我不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仍然能跟著我學陶」,希望藉由互聯網的方式將自己的技藝保留下並傳承下去。

 

 

 

林新春簡歷:

 

學歷:1991  美國愛荷華大學陶藝與金屬工藝碩士 (M.F.A.)

           198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業 (B.Ed.)

 

經歷: 2019 11/2-3 RoadRunner Ceramic Studio, Texas 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2019 1/3-4 CCLCF, Canada Flintridge 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2018 9/29 Clayroom Studio, San Francisco 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6/9-10 The Potters' Studio, Berkeley 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2017 4/6~4/8 San Bernardino Valley College 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5/13 史坦福大學陶藝倶樂部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2014 5/8 美國加州De Anza College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2/20~3/13美國加州核桃溪陶藝俱樂部教師

                     1/9~1/12美國夏威夷檀香山陶藝工作營示範教學

            2011- 美國加州聖荷西 Higher Fire 陶藝中心陶藝教師

            2009  美國加州歐隆尼學院陶藝系講師

            1986- 美國加州桑尼維爾市社區中心陶藝教師

            1984- 1988 臺北市立明倫國中教師

 

典藏: 2005- Up to date, Private collection by Forrest Merrill, 

                     Berkeley, California

           1994  國立台灣美術館, 工藝美術類 “無題”

           1990  美國加州Lincoln Arts Center, Feats of Clay III陶藝展

                     典藏獎

           1984  國立台灣美術館, 工藝美術類 “紮根”

 

獎賞:1993-1996 加州博覽會美展 加州聖他克拉拉縣博覽會美展

                    連續四年榮獲前三名

           1992-1995 加州博覽會美展 連續四年榮獲 優選

                    加州Mill Valley藝術家畫廊,陶藝與玻璃展 首獎

                    威斯康辛州Millwaukee全美第四屆茶壺展 最佳功能獎

           1986 中華民國十一屆全國美展 第三名

           1985 中華民國三十九屆全省美展 省政府獎

                    中華民國陶藝推廣展 優選

           1984 中華民國三十八屆全省美展 省政府獎

           1983 中華民國十屆全國美展 第五名

 

個展:2015 台灣三義當代陶藝館,土與火共舞,陶藝個展

           2007 美國加州Palo Alto市Gallery House,Clay Vs. Fire II

           1999 美國加州舊金山市Evolving Space,現代陶藝個展

           1996 中華民國苗栗當代陶藝館,東方氣韻

           1995 中華民國台中市春稻藝術坊,飄洋過海來看你

           1991 美國愛荷華州Iowa City,土與火

 

展覽: 2003~2012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全國茶壺雙年展   

           1999 美國紐約臺北藝廊,臺灣陶藝國際巡迴展

           1997 美國加州聖他克拉拉市海神博物館,

                    加州陶藝協會五十年聯展

           1996 美國加州帕沙迪納市亞太博物館,

                    Art & Fashion Sharing the common Thread,邀請展

           1995 美國加州舊金山市Evolving Space,

                    Form & Function,聯展     

           1994 中華民國高雄市景陶坊,新新陶類,三人展

                    中華民國臺北松山外貿協會國際陶瓷博覽會,邀請展

                    美國加州Mill Valley,藝術家畫廊,雙人展

                    美國加州Davis市,陶藝競賽,入選

                    美國加州舊金山市,美國現代陶藝,聯展

           1993 美國加州Los Gatos市,Different World,陶藝邀請展

                    美國加州聖荷西市,加州現代陶藝聯展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火之鈴聯展

           1992 美國加州聖他羅莎市,小件作品展(金屬工藝),入選

                    美國伊利諾州Northfield,茶壺展,入選

                    美國密蘇里州Warrensburg,第七屆國際美展     

                    (金屬工藝),入選

           1991 美國愛荷華州Iowa City,1991柴窯作品展,入選

                    美國伊利諾州Galsburg, 新藝術,陶藝邀請展

                    美國愛荷華州Cedar Rapids,第二十五屆美展,入選

                    美國紐約州Cooperstown,第五十五屆全國美展,入選

           1990 美國德州San Angelo,第五屆全國陶藝競賽,入選

                    美國愛荷華州Ames,第七屆愛荷華沙龍,入選

           1987 中華民國臺北市新造形陶藝展,邀請展

 

 

作陶偶感

 

〝凡走過必留痕跡〞,時常在想,人的一生如何能留下永恆的痕跡呢?我想我的人生答案是〝陶藝創作〞,至少陶瓷器皿可以歷經千百年而不腐朽,好的作品更是歷久而彌新,故宮博物館內的展品就是最佳明證!

 

與黏土結緣是我在台北師範大學二年級偶然的機緣下選修了吳讓農老師的陶藝課,更或許是因而啟發了我童年六龜鄉下在地上玩泥巴的回憶吧!由於對作陶產生極大的興趣,在師大期間幾乎天天待在學校陶瓷工場,我作陶技術大都是在此時訓練成的。

 

大學畢業後任教於台北市明倫國中,一九八八年秋決定到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研究所主修陶藝。在愛大研究所課程中,基本上已不太注重作陶技術的培養,而較偏重於創作觀念的啟發。經常會邀請美國陶藝界知名陶藝家到校示範、幻燈片講演、甚至一起燒柴窯。也常常舉辦校外教學參觀,如參加每年一度的NCECA陶藝研討會等等。而批評討論會 (Critique) 更是重頭戲,會中除了要說明自己的創作外,更須接受同學及教授的提問。透過此經常性的觀摩交流,西方現代陶藝的觀念及東方文化傳統的交互作用,使我的作品呈現東方的又不同於古人的風貌。當外國人欣賞我的作品時,一眼即可辨認出這些作品是東方人的且又富有現代意涵的。

 

中國古代器物的造形,如商周的青銅器和宋代陶瓷優雅簡潔的造形是我創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而來美國後接觸的現代陶藝概念更是我大膽創作的後盾。

 

有人說轆轤拉坯會使作品受限於圓的桎梏而無法突破,但是我卻利用拉坯方式作成造形的主體。黏土拉胚成形後再加以〝破壞〞,土胚受到擠、壓、拍、戳、捏而變形後樸質的土感,以及即興 (Spontaneous) 的趣味是我追求的效果。我的作品造形上的變化多於釉彩的變化,我認為施釉就像一個人穿衣服,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固然亮麗,但衣著能襯托出內涵更為重要。乾澀無光的釉經由噴釉更能表現我作品陶土本身的質感,再加上黏土內本身的鐵斑經由還原的效果更能顯出歲月的痕跡。

 

在陶藝創作裡,作者透過作品與觀賞者或使用者產生互動,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念與內涵常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有些藝術家時常為了要創新而煩心,而我卻不會為此事而煩惱,即便是沒有靈感時,我還是動手去作,讓那即興的意念幫我造形,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點有些類似音樂家在詮釋名曲時,雖然每次彈奏的都是相同的曲目,但因當時的心境、時空背景的不同,給予聽眾也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作陶已近四十年,旅居美國也已十幾年,參加過大小陶展不下百餘次。深深的感覺到,在美國陶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唯有秉持本身文化的傳承,從傳統中再創新,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風格來。儘管對別人而言,實用性或創作性、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陶藝孰重孰輕仍然爭議不休。對我而言,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泥巴〞本身就是一件最快樂不過的事了!

 

 

 

bottom of page